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界人物 > 正文

張志熔,民營船王的資本迷航
2012-11-12 16:35:40   來源:商界雜志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在商場上,理想與投機之間,往往只有一步之遙。用資本撬動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張志熔的初衷是實業報國還是出于商人對巨大利潤本能的追求?恐怕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

從頭頂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光環,到成為美國監管機構指控的內幕交易人,甚至深陷中國A股市場首例要約收購違約案的窘迫局面,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的下墜軌跡太過突兀。30天內的風云突變和“丑聞”密集曝光,也把熔盛的老板——神秘富豪張志熔推向風口浪尖。

在此之前,大眾只知道這位“造船大亨”在2010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排名第10;旗下熔盛重工于2010年在香港證交所上市時成功募得140億港幣,是當年香港資本市場第三大IPO;更在2011年購得全柴動力44.39%股權,成為全柴動力新的實際控制人。但是這位富豪很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龐大的財富和稀少的媒體曝光構成了一個模糊的富豪印象,即使這次熔盛風波迭起,也未能讓張志熔走向臺前,更多的信息是從公司通告和CEO陳強口中流出,卻更讓人好奇——

張志熔是個怎樣的人?熔盛重工此次“遇險”和一直以來被傳資金鏈緊繃,他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張志熔能否再次將熔盛拖出困局?

熔盛三劍客

作為老板,張志熔當仁不讓地是熔盛三劍客的核心人物。他生于江蘇起家于上海,發跡于地產卻得名于造船。這種“矛盾”的特質還能從他身上找到很多。比如張的父親瓦工出身,卻白手起家成就了張家富貴;張志熔身為富二代,卻被要求到父親工地與工人一起工作流汗,接受鍛煉;在家鄉的《林梓鎮志》中,張氏父子的名字頻頻出現,并有張和少年時闊氣地為同學埋單、邀請同學到家中看漢城奧運會和意大利世界杯的高調不同,進入商界后的張志熔相當低調。一是委任高管后就基本不插手公司日常管理,員工基本只有在年會上才能見到這位老板,而且“只上臺說幾句鼓勵的話”;二是張志熔刻意地與媒體保持距離,很少接受采訪。

對于在地產行業做得順風順水的張志熔為何突然要造船,也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機緣湊巧,張曾輾轉獲得一份機密信件,上面提到了發展造船業的機會;有說是張的“發展重工業的情懷”,和百年前實踐“實業報國”理想的同鄉張謇遙相呼應;也有另一種說法,張作為精明商人,一直覺得房地產行業有局限想轉型。在他看來,造船和造房子并無太大差異。

只不過一個是水上房地產,一個是陸地房地產。地產商與政府、金融機構互動的“訣竅”一樣可以復制到同屬資金密集型的造船業,同時兩者還可以相互輸血支援。

歷來對張有一個評價是眾人沒有爭議的,即是他長袖善舞、政商人脈深厚。據說,張志熔與人見面,會主動迎上去,不待對方伸手便雙手緊緊握住別人的手,自然地拉近了雙方的關系。

彼時,張很快結識了時任上海外高橋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被稱為“造船狂人“的陳強改變了熔盛只準備生產民用船舶的小架構,而上馬了做大型郵輪的大布局。熔盛后期巨大的體量離不開陳強的打造。陳強的江湖名聲不是白來,他的加盟還為熔盛帶來了一批原廠的技術骨干,以及49艘船舶制造合同,總值32.37億美元。

“三劍客”還有一個位置屬于南通如皋市委書記陳慧娟。說服陳慧娟將造船作為地方政府的發展機會,可視作張志熔作為地產商與政府合作的經驗再次派上用場。陳慧娟對熔盛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熔盛造船基地所需要的土地,就是這位女將強悍地闖辦公室、闖會場,找到相關領導批下來的。

對于造船這個需要大量資金啟動、持續投入的行業來說,政府的支持很關鍵。公開資料顯示,2 010年,熔盛重工獲得來自如皋市8.3億元的政府退稅和補貼。2011年,其獲得的補貼增大到12.5億元。

其實也有評論質疑熔盛重工的發展過度依賴政府支持。只是這樣的政商關系在中國商界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肥沃的現實土壤,張對這套本來就駕輕就熟,不可能放棄這一“捷徑”。不管外界如何評價,熔盛已經順利起航。